中国文化产业 > 头条新闻 > 地方风采 >

头条新闻

贵州永脉集团董事长张永勇江西行纪实

2025-10-08 20:56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编辑:黄丽

  时值金秋十月,举国同庆之际,贵州永脉集团董事长张永勇率代表团一行八人,开启了一段意义深远的江西之行。此行既是一次跨越数百年的血脉寻根之旅,也是一场融合红色教育、公益慈善、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实践。

  首站 湘楚大地 红色洗礼润心田

  行程伊始,代表团并未直赴江西,而是怀揣敬仰之心,于十月二日抵达湖南韶山。时值国庆,韶山冲内阳光和煦,松柏苍翠。在庄严肃穆的毛主席铜像广场,永脉集团隆重举行了“缅怀革命先辈主题教育活动”。

  上午十时,《东方红》的雄壮乐曲响彻广场。两名武警战士抬着永脉集团敬献的花篮,步伐稳健,缓步走向毛泽东同志铜像,将花篮安放于基座前。全体人员神情肃穆,仪容严整。在司仪主持下,张永勇董事长及随行人员面向主席铜像深深三鞠躬,追思伟人丰功伟绩,感怀革命峥嵘岁月。张永勇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尽缅怀。

  仪式后,代表团特邀毛泽东同志后裔、时任苏维埃政府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嫡孙毛世霖先生,动情讲述主席的感人故事与崇高风范。他回顾了主席艰苦朴素、勤勉好学、心系人民的点滴细节,那补了又补的睡衣、堆满书籍的卧室、严格自律的家风,无不令在场人员动容,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与伟大精神。此次韶山之行,旨在引导企业员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韶山期间,代表团还专程拜见了毛家饭店九十六岁高龄的创始人汤瑞仁女士。这位从“游击队长”到“商业精英”的老革命、老企业家,以其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讲述了毛家饭店背后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她将获得的四百多块奖牌荣誉转化为社会价值,供养了四千多名孩子上学,其事迹本身就是一部坚韧、奉献与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次站 浏阳寻亲 善行义举暖残障

  十月二日下午,代表团自韶山抵达湖南浏阳,开启寻亲之旅。浏阳宗亲热情相待,当晚设宴共叙血脉亲情。宴席间,宗亲张英科的另一个身份引人关注:他不仅是当地地产商,更是与妻子秦华冬共同创办残疾人托养机构“乐善家园”的慈善践行者。

  次日清晨,张英科邀宗亲至家中早餐,席间谈及夫妻二人九年来倾尽家财、负债百万守护残疾人群体的艰辛历程。二零一六年,因张英科幼年失怙、受助成长的经历,夫妻二人毅然创办此机构;二零二二年,为达消防标准,他们举债一百五十余万元搬迁新址,甚至徒手挑砖运沙,双手皴裂;如今,机构收托八十余名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每月承担高额利息,却始终坚守“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誓言。

  在张英科夫妇陪同下,张永勇一行走进乐善家园。两千多平米的空间内,教室、厨房、手工劳动室、康复娱乐室、音乐才艺室等一应俱全,制度上墙,橱窗规整,充满温情。虽因国庆假期学员已放假,但过往报道中记录的“青蛙女孩”杨玲得到悉心照料七年、孩子们亲切呼唤秦华冬为“秦妈妈”等故事,让张永勇深感这里“不仅是托养中心,更是用爱与尊严筑起的家”。

  深受触动的张永勇当即决定,捐赠十件永脉酱酒支持乐善家园运营。他表示:“永脉集团深耕酱酒产业,但企业之魂在于传承。不仅是技艺与血脉的传承,更是善行与担当的传承。这些酒可用于家园招待爱心人士或义卖筹款,愿永脉的醇香化为支持公益的长河。”张英科接过捐赠时眼眶湿润,坦言债务压力下曾连八千元月息都难以筹措,宗亲的捐赠不仅是物质帮助,更让他们感到公益路上不孤单。

  此次相遇,恰是商业成就与公益初心的交融缩影。张英科将地产收益大量投入助残事业,张永勇则以“酒品即人品”为企业信条。二人刚认祖归宗便因善结缘,张永勇感慨:“宗亲之谊贵在同心同德。张英科夫妇让我看到,成功的企业家更应是社会脊梁。”

  三站 茶溪访亲 共话桑麻绘新图

  十月四日,代表团奔赴此次认祖归宗的核心目的地之一——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山镇茶溪村。茶溪村,这个位于高安城区五十二公里外、面积八点八平方公里的村落,下辖七个自然村,拥有二百九十户农户、九百七十人,耕地一千六百一十七亩,山林高达一万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八十五,生态环境极佳。一九五八年,为支持国家兴建上游湖水库,茶溪村整体搬迁,展现了为国奉献的精神。新世纪以来,该村快速发展,二零一九年在全镇率先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并成功帮助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这是一个林农相兼、多业并举的活力乡村。林木资源居华林山镇之首,杉木林被村民誉为“坚挺的银行”;独特气候、水源和土壤孕育的一季晚稻,成为市场青睐的“珍米”;敢闯敢干的茶溪人还积极发展汽运产业。

  在茶溪村委,张永勇与同属张氏宗亲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勇华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亲切交流。张勇华详细介绍了茶溪村的资源禀赋、发展历程与成就。张永勇对家乡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赞赏,并动情表示:“玛瑙、茶溪是我们先祖的故地,这份血脉亲情永远割舍不断。作为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游子,我理应为先祖故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明确表达了愿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助力茶溪村的特色珍米、林产品等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大山、拓宽销路,为家乡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双方互加微信,建立了直接沟通桥梁,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高潮 玛瑙归宗 千年血脉终相连

  十月五日,秋阳朗照,瑞气盈门。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玛瑙村张氏仕魁公祠内外,旌旗招展,气氛庄重热烈。张氏仕魁公诞辰一千二百四十周年暨贵州茅台镇后裔认祖归宗典礼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张氏宗亲齐聚祖地,共同见证这场跨越八百余年时空的血脉重聚、文化赓续的历史性时刻。

  “我们回来了!”当贵州茅台镇张氏后裔代表张永勇手捧族谱,缓步走向祖祠主殿时,全场静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这一刻,距离其先祖张时龙、张文盛、张士和、张仁杰(张必元)等自赣入黔创业,已逾三百余年;追溯至始祖仕魁公自龙虎山迁居高安肇基,更已绵延一千二百四十载。

  张永勇在发言中动情回忆寻根历程。其家族自清代乾隆年间由茅台迁至仁怀火石岗,世代经商,却始终铭记“根在江西”祖训。然因年代久远、战乱频仍,族谱残缺,家脉模糊,尤其对先祖在茅台已有“天和号”商号却未留下酿酒窖池深感困惑。

  转机始于二零二二年。在贵州仁怀文史专家穆升凡帮助下,张永勇意外发现家族历代经商,竟与“王茅”创始人王振发有深厚渊源。据史料及王氏后人口述,王振发早年流落茅台,被张氏先祖张礼荣收留并招为上门女婿。张礼荣去世后,将“天和号”全权托付王振发经营。自此,“王茅”崛起,张氏则渐出酒业主流。这一发现揭示:张氏实为茅台酱香酒早期发展的奠基者之一。

  循着先祖经营药材、盐业足迹,张永勇将目光投向历史上著名的“药都”江西樟树。在当地宗亲协助下,他发现张氏先祖将樟树中药炮制术带入黔地线索,并获悉“赣南张姓多出自龙虎山天师府”。二零二五年,在高安张爱民、张太平等宗亲鼎力支持下,历时数百小时的族谱比对工程启动。玛瑙张氏宗亲理事会严密考证后确认:贵州茅台镇张氏,确为龙虎山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字仲良)之后、唐代迁居高安的始祖仕魁公嫡系后裔,属“金、玉、满、堂”四房中的“堂公”一脉。

  此结论不仅填补家族历史空白,更与国史互证。《明史》载永川知县张时照曾联合“五司七姓”状告播州土司杨应龙,引发“平播之役”。张永勇族谱显示,其先祖张时龙正是张时教堂兄弟。借此历史契机,张时龙率族人西进贵州,开启张氏在黔北创业史,最终由第一百三十五世祖张仁杰(字必元)在茅台创立“天和号”,奠定酱香酒业初基。清晰血脉链条浮现:龙虎山→高安玛瑙→贵州仁怀,道脉、商脉、酒脉三线交织,成就跨越千年家族传奇。

  典礼在庄严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以《道德经》“上善若水”为引,阐释今日相聚是“水的记忆,回归本源的史诗”。全体宗亲起立,面向仕魁公及列祖列宗牌位行三鞠躬:一愿国泰民安、山河锦绣;二愿家族兴旺、福泽绵长;三愿子孙孝贤、世代荣昌。

  仕魁公宗祠理事会会长张太平宗长登台讲述先祖事迹。仕魁公为天师府“有子嗣教,余子外迁”制度下外迁支脉始祖,其“金、玉、满、堂”四房开枝散叶,遍及湘鄂赣黔,传至第一百四十二世,堪称江南望族。

  张永勇作为贵州后裔回归代表,登台分享寻根历程,哽咽道:“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龙虎山天师后裔,是仕魁公的子孙,我们回家了!”发言激起全场共鸣,许多宗亲眼含热泪。

  张爱民宗长正式宣读考证报告,系统梳理贵州“堂公”后裔与高安玛瑙张氏世系对应关系,引用族谱原文、地理迁移路径、人物事件交叉验证,逻辑严密,证据确凿,宣布贵州茅台镇张氏确为仕魁公“堂公”房后裔。

  最激动人心的族谱交接仪式到来。张永勇代表贵州支系,双手捧泛黄家谱缓步走上主台;老族长张开均宗长郑重接过。两位宗亲的手紧紧相握,象征断裂数百年的血脉此刻重新连接。旧谱与新修总谱并列,“仕魁公派下堂公房世系”字样赫然。

  张开均宗长庄严宣布:“自即日起,贵州茅台镇张氏堂公后裔正式归宗入谱,永载宗册,世代相传!”全场掌声雷动,欢呼不息。随后,贵州后裔集体上前,向祖宗牌位行三鞠躬:一敬先祖,承血脉根脉,不忘来时路;二感宗族,续千年情谊,共叙一家亲;三祈未来,愿世代和睦,同谱新篇章。礼成之时,天空放晴,阳光洒满祠堂,仿佛天地为之动容。

  续章 龙虎朝圣 道脉薪传启新程

  十月五日,完成玛瑙村归宗大典后,作为道教祖庭龙虎山及上清古镇道教文化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后裔,张永勇携团队专程前往鹰潭市上清古镇及龙虎山景区,展开寻根朝圣之旅。

  深秋龙虎山,丹霞映翠,道韵悠长。十月六日上午,张永勇来到龙虎山景区正一道观。在供奉先祖张道陵神像的主殿内,他肃立像前,凝视良久,整理衣冠后,极其虔敬地俯身跪拜。这一拜,承载着血脉后裔对开创先祖的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更是对家族所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切认同与回归。

  当日下午,抵达素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作为天师后裔重返祖庭,张永勇神情庄重,缓步穿行于各殿堂,仔细聆听道教历史、天师传承讲解,对家族历史遗迹与文物古迹表现出深厚亲情与由衷敬仰。他亲自选购新鲜水果供奉于先祖香案,并向功德箱投入善款,表达对祖庭维护与道脉传承的支持。

  十月七日上午,张永勇一行又前往天师祖庙及大上清宫参拜。在天师祖庙,他再次于历代天师先祖神位及塑像前恭敬行礼、供奉祈福。大上清宫遗址的宏大规模,让人想见昔日家族与道教的辉煌。作为后裔,张永勇在此驻足良久,感受历史厚重与家族文化积淀。

  整个朝圣过程,张永勇始终保持谦逊静默,其团队秩序井然,充分体现对宗教场所及家族文化的尊重。这份源于血脉、发自内心的虔诚,赢得了现场道士及游客赞叹。

  展望 天和复兴 以商载道谱华章

  归宗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起点。张永勇在归宗典礼上强调:“我们归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他指出,先祖取商号“天和”,源自《庄子·天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核心理念。这种思想不仅融入商业经营,更深深烙印于酿酒工艺:“道法自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严格遵循节气;“均调元宇”——勾调技艺追求阴阳平衡、五味调和,是极致和谐艺术;“与人和者,谓之人乐”——诚信立业、仁爱待人,是家族经商根本准则。

  如今,张永勇创立的永脉集团,正致力于弘扬“天和号”精神。他提出“古法为体,时义为用”发展理念,既坚守传统手工酿造技艺,又引入现代管理与文化传播手段,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端酱酒品牌。他表示:“每一瓶‘永脉’酱酒,都不只是饮品,它是道脉的延续、药都文明的结晶、江右商帮精神的载体,更是我们对先祖‘以商载道、以酒养民’理想的当代践行。”

  在访谈中,张永勇深入阐述了如何将“天人合一”思想具体运用于酱香酒酿造。他将其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敬天时”——严格遵循二十四节气,端午制曲因天地阳气最旺、微生物活跃,重阳下沙因秋高气爽、河水清澈,顺应天地节奏;“择地利”——尊重茅台镇独特盆地地形、紫红泥、赤水河构成的微生态系统,酒厂布局考虑风向光照,坚持使用本地“红缨子”糯高粱,契合传统工艺;“致人和”——体现于对工艺的“守拙”,工匠用手感知温度、用脚踩曲,保持内心“静笃”,耐心等待时光沉淀,成就“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典礼最后,全体宗亲在老族长张开均带领下,共同宣读《张氏宗族公约》:尊祖敬宗,孝亲睦邻;诚信立身,勤俭持家;团结互助,共促发展;传承家风,光耀宗族!誓言铿锵,响彻云霄。这不仅是对先祖承诺,更是对未来的宣言。

  主持人总结道:“当国庆的欢歌遇上宗族的温情,我们更深切地懂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她呼吁全体宗亲铭记今日感动,以家风为魂,以血脉为纽,互帮互助,携手前行。

  随着“典礼圆满礼成”的宣告,传统乐曲悠扬响起。宗亲们合影留念,孩子们奔跑嬉戏,老人们含笑交谈。此刻,根已归处,脉已相连,魂已相守。

  从龙虎山到茅台河,从唐代仕魁公到今日万千子孙,张氏家族用十二个世纪书写了一部关于信仰、奋斗与回归的壮丽诗篇。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张永勇为代表的张氏后人,将以“天和”为名,继续行走在这条永不断裂的“永脉”之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此次江西之行,不仅圆满完成了认祖归宗的血脉溯源,更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展现了当代企业家尊崇传统、践行社会责任、追求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怀与时代担当。(山人)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56205号-4 Copyright © cnc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