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 > 头条新闻 > 地方风采 >

头条新闻

谈谈对《易经》文化的十个粗浅见解

2025-04-25 16:02    来源:互联网     编辑:黄丽

本人是一位易经文化业余爱好者,曾多次参加过张其成、孙晶、郭平、弘易、妙易、宋国元等国家级教授面授的易经文化培训班。并仔细阅读了由张其成、付易昌、傅璇琮、宋国元、申艳芝、李琴等分别主编的《张其成讲易经》、《易经大全》、《周易》、《过路阴阳》、《易经的智慧》、《易经》等系列书籍。为便于社会爱好者学习易经文化知识,正确理解易经的文化精髓。现本人结合自己的易经知识水平,特对《易经》文化提出十个粗浅见解,仅供爱好者参考。

一、《易经》文化的定位

对易经文化的定位,首先提出四个否定和一个称呼:即易经不是卜筮书,易经不是封建迷信书,易经更不是邪教书;同时易经也不是单纯的择吉相命和风水堪舆书籍,而是一部讲天道的书,称为天书。它的内核就是探求天地人变化之规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即天道规律、地道法则和人道准则,也被称为人生指南书。

其次提出七个肯定和一个认定:《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易经》、《吠陀经》、《圣经》、《古兰经》中的第一位经典书籍;是人类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主要民族文化高峰兴起之期)唯一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共同信奉的书;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书;是一部东方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中华文化百家学说的知识宝库;是一切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和起源,它承载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基因,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固此我们学习探索研究的易经文化宏博精深,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端正思想,谦虚谨慎;二是弘扬国学,拒绝迷信;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四是传承智慧,文化振兴。

二、《易经》的核心思想64个字

阴阳平衡 变化无穷 吉凶转化 象数推理 天人感应

道德修身 居安思危 顺天应时 天人合一 中正和谐

月满则缺 水满则溢 变化变易 简易不易 阴阳互存

自强不息

三、《易经》的三大精华理论和四大推测作用

三大精华理论即:阴阳对立统一理论;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天人合一和谐理论。四大推测作用即:推天道以明人道,尽人事以顺天道;通天下之志,化生成之数;断天下之疑,探宇宙规律;占日月星辰,推天地人事。

四、《易经》的八种特有思维方式

(一)、困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二)、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三)、物极必反,全则必缺;

(四)、盈者必亏,亏者必盈;

(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六)、思则有备,处进思退;

(七)、效法天道,自立自强;

(八)、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五、《易经》中的二十四个逻辑定律

(一)、阴阳二气定律;(二)、五行生克定律

(三)、天人合一定律;(四)、太极生化定律

(五)、返本归元定律;(六)、三才定化定律

(七)、反向运功定律;(八)、大喜易失言定律

(九)、大怒易失礼定律;(十)、大惊易失态定律

(十一)、大欲易失命定律;(十二)、大醉易失德定律

(十三)、大思易失爱定律;(十四)、大爱易失颜定律

(十五)、大乐易失察定律;(十六)、大惧易失节定律

(十七)、阴阳转化定律;(十八)、各复归其根定律

(十九)、期望定律;(二十)、吸引定律

(二十一)、重复定律;(二十二)、替换定律

(二十三)、因果定律;(二十四)、二八定律

六、《易经》中的三十二个处世智慧

(一)、想要超越别人需先超越自己。

(二)、行善之人必有厚德,有德之人更能载物。

(三)、善良是抢不走的优势,德行是花不完的财富。

(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五)、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六)、世上没有遮天树,只有一物降一物。

(七)、在利益面前要对所有人设防。

(八)、公德是基础,功德是延伸,福德是功德的结果。

(九)、没有公德就没有功德,德到得才到,德不到得不得,德到了得到了,有德必有得。

(十)、德大于得必有所得,得大于德必有所失。

(十一)、控制不了贪欲的人必定走邪道。

(十二)、取舍有度,人生无忧。

(十三)、罚不当罪,适得其反。

(十四)、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

(十五)、没有智慧的善良是一种愚蠢。

(十六)、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十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十八)、违背天道,则祸必至。

(十九)、平衡法则不可打破。

(二十)、匹配法则不可违背。

(二十一)、重复法则不可忘记。

(二十二)、对冲法则不可不知。

(二十三)、卦象爻位智慧要熟知。

(二十四)、修身养性也能改变人的命运。

(二十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二十六)、序位法则不可僭越。

(二十七)、整体法则必须参透。

(二十八)、没有实力的愤怒一文不值。

(二十九)、善于把握人性才能赢得人性。

(三十)、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三十一)、拥有越多,反而不幸。

(三十二)、从认识真理到掌握和实现真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七、《易经》中蕴含的十二个唯物哲学原理

(一)、先有天后有地然后产生万物。

(二)、世界是客体,认识是主体。

(三)、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四)、运动是矛盾的,矛盾是运动的。

(五)、矛盾是对立的斗争,斗争是万物之父。

(六)、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之中。

(七)、实践高于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八)、唯变所适,恒常通久。

(九)、发展就是对立面的斗争。

(十)、宇宙是一个相互的对立统一体。

(十一)、阴阳是构成万物的两大要素。

(十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八、《易经》的十条经典法则

(一)、体用互变之法;(二)、生克论断之法

(三)、吉凶应验期法;(四)、爻动断卦之法

(五)、卦象吉凶之法;(六)、义理推断之法

(七)、数理推断之法;(八)、以退为进之法

(九)、以弱守强之法;(十)、以虚得满之法

九、《易经》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

学习易经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收效概括为十二个字:识人、做人、识事、做事、益智、增福。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是增添生活娱乐和社会公德。积极引导人们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安定与团结,争做遵纪守法的领头者和模范者。

二是仔细理解积德行善的含义。积德行善也是一种生活信仰和福德,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要求人类在社会活动中要心眼好,要有德行。古人云:“人在做,天在看,人善人欺天不欺,有德之人天地佑之,无德之人天必诛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吉凶祸福,一切福报与灾祸都是自己修来的。心善可通神,仁厚能御邪,德高可压煞;有德有艺才华精,无德有艺没灵魂,命由己造,种下的恶果也只能自食其果”。

三是行善与升官发财的关系。为人积德行善不一定就能升官发财,福报不一定会让你有钱,但一定会让你成为圆满的自己。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经常行善的人老天会替你消灾挡难。在人生中当你遇到突发困难时,能帮你的不一定是人,也不一定是钱,可能是你平时积累的善缘,因为福报可能转化为平安,是灾难来临时的最大保护伞。要记住上天会为那些积攒福报时所受的苦难而以另一种加倍的福报还给你,使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稳定的职业,温暖的家庭和良德的子孙。但是当一个人做事不顺并受到困难挫折时,要冷静下来多思考,反问自己有什么做到不够的地方,并进行行为调整,因为修德可以逢凶化吉。

让我们一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存善念,皆有后福,用今生的善行,为自己和子孙去培养生生世世的福报。

十、《易经》衍生的学科及文化影响

宇宙运动产生了八宅磁场和二十四节气。

四象演化产生了五行生克关系。

八卦演化产生了二十四山向。

易经分流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类统计学、环境堪舆学、奇门遁甲术、梅花易数术、中医学、自然科学、皮纹学(面相学)、植物学、武术学、建筑学等学科。

易经衍生出来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佛家,衍生出的学派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

中华易经早期传入到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古希腊等国家,目前有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成立了研究《周易》的专门机构。中华易经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将直接影响着全世界文化的创新发展,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独树一帜,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后代,必须明白弘扬国学是每一位国学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和义务,要积极弘扬和传承祖先的聪明智慧和传统美德,在学习时要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切勿沉溺,把学易经当作娱乐,要以古鉴今,道法自然,客观对待,把易经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下去,造福人类社会,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谢成喜

2025年4月24日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56205号-4 Copyright © cnc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